从“两布”到卡梅伦,英国政坛终于告别了长达13年的“B时代”,进化到“C时代”。但对英国经济和英镑而言,这样的进步是喜是忧,似乎还是个大大的问号。
现在看来,布朗应该更适合当一个好的二把手。在当年与布莱尔近10年的合作中,两人的“黄金搭档”在英国政坛所向披靡,并创造了工党大选“三连胜”的奇迹。而当他在2007年挤掉布莱尔、从财相变身首相后,布朗的好运似乎也到头了,短短不到三年就黯然离任。
布朗入主唐宁街10号的三年并不那么令人满意,但这并不能抹杀他在此期间取得的成就。首先一点,看看希腊等欧洲单一货币国家现在的境遇,英国人应该很庆幸没有加入欧元区。而要是当初没有布朗力排众议,英国恐怕也会平添更多烦恼。
另一个为布朗加分的地方,就是在金融危机期间展现出的魄力和决断力。在国内,布朗敢为天下先地启动了英国银行的国有化,不仅成功稳住了国内的金融局势,也为美国等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在国际上,布朗以东道主的身份组织和承办了第二届G20全球金融峰会,并且在会上推动出台了上万亿美元的强力救市措施,为全球市场和经济最终触底反弹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样一位具有经济战略眼光的政治家匆匆离任,对英国乃至世界经济来说未尝不是一件憾事。但话说回来,出身经济学博士的布朗崭露头角靠的是他的经济专长。相比之下,布朗在纯粹搞政治方面的能力似乎不那么突出。这也被英国舆论广泛诟病,有评论说,布朗在上任后,未能继承其前任布莱尔良好的沟通能力,甚至不屑于与选民进行深入的交流,这可能也是工党在这次大选中失利的重要因素。
臃肿不堪的公共服务部门,也被认为是布朗执政的一大后遗症。因为政府开支无节制,英国的国债占GDP比重是G20国家中最高的,甚至超过希腊。另外,在布朗出任首相后,英国经济告别了近十年的辉煌,一度连续六个季度萎缩,去年的降幅高达4.9%。这在很大程度上当然与金融危机有关,但身为首相的布朗亦难辞其咎。
如今,年仅43岁零7个月的卡梅伦已接替59岁的布朗,成为自1812年以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卡梅伦的年轻和富有激情,让选民对他致力打造的新英国有了更多期待。毕竟,在工党长达13年的连续执政后,再保守的英国人也有了想呼吸“新鲜空气”的念头。
年龄上的优势,对卡梅伦来说既是优势,也可能是致命伤。不少选民担心,卡梅伦从政经验略浅,可能把英国经济搞得更糟。不仅如此,卡梅伦还将面对二战以来的英国首个联合政府。在议会被“三分天下”的政坛乱局中,新政府如何顺利推进削减开支和增加税收等重大经济政策改革,将对卡梅伦领导的年轻内阁带来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