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修订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为8948亿美元,仍然为美国第一大债权人,而日本则以7657亿美元(此前公布的数据为7688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持有量居第二。
而2月16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末,中国共持有7554亿美元美国国债,退居第二位;日本则重拾旧势,以7688亿美元的持有量成为美国债的第一大海外持有者。
此前,12月份TIC数据的变动曾引起了市场上的不少猜测。有分析称,中国正在利用自己手头上的美元储备资产来对美国施压,反击美国贸易以及汇率方面的有关政策。但不少专家认为,不能仅仅通过一个月的情况作出趋势性判断,从目前来看,中国并不会大幅减少美元资产的配置。
渣打银行中国研究部主管王志浩此前曾指出,像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外汇储备的月度投资情况和资产组合构成是非公开的。不过,有两种方法可估算出中国持有美国证券的规模。其一是通过TIC月度数据,其二是通过年度外国投资美国证券调查数据。王志浩指出,年度调查数据数据更为详尽,但时效性较差。
王志浩认为,TIC月度数据存在一个问题,即“属地偏差”。该数据只根据交易下单的统计净购买量,但下单的很可能并不是最终买方或卖方所属国家。例如,一名A国的居民通过伦敦经纪商购买美国国债,则TIC数据中显示该购买交易来自英国,而非A国。因此,TIC月度数据可能低估了中国对美元资产的实际购买量。
美国对外关系理事会的专家Brad Setser 也提出,中国已开始通过美国以外的市场,增加对美国证券的买入量,这意味着中国的部分购买量并没有显示在TIC月度数据中。
Brad Setser估算,自2006年年中以来,中国对美国国债的购入量中有59%通过伦敦市场进行,购买的机构债中有92%通过伦敦和香港进行。他的依据是,年度调查数据中对中国持有美国债券量的上修幅度与对英国持有美国债券量的下修幅度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