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人民币汇率再次成为焦点。中国央行在过去三个月内四次降息,今年11月26日更作出下调存贷款利率108个基点的决定,足以使市场形成中国明年继续降息的预期。与其他市场一样,外汇市场的参与者通常也会通过比较各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决定选择哪种货币的资产。中国央行大幅降息后,中美息差进一步缩小,人民币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会下降;而维持降息预期不变,则人民币远期汇率也会保持较大贴水。这一现实因素,加上美元在过去三个月中持续走强的背景,人民币汇率在10月起停止升值后,于12月以来出现小幅贬值,确实有市场逻辑可循。这本身也是人民币汇率弹性有所加大的体现。
不过,观察人民币汇率走势,不仅要就眼前局势进行投资收益比较,更要看长期供求趋势。纵然近期中国经济走入下行期,双位数增长不再,但中国经济就整体而言仍然具有强劲的增势,中国国际双顺差的局面在相当长时间不会改变。而美国经济欲走出衰退阴影,调高赤字、增发货币已成必然,美元资产未来极有可能出现较大贬值。以中长期市场供求作用看人民币汇率变化,就应当承认,目前的贬值只能是暂时的,不具有方向性含义。
再看汇率政策。中国从2005年7月启动汇改,其目的是形成适应市场供求变化的、更为灵活的汇率机制。目前,人民币汇率以供求为基础,但仍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这里,“调节”或“管理”的要义,是保持人民币的汇率稳定。这些基本道理本来已经成为共识,而且与中国经济转向“又好又快”增长模式的共识相辅相成。过去三年来,人民币稳步升值,推动了出口部门优胜劣汰的结构调整过程,正是这种汇率政策的积极结果,为今天国际环境恶化后的进一步结构转型起到了铺垫作用。
当然,结构调整在现实中要困难得多,也痛苦得多,特别是当前中国经济困难加重,保增长与结构调整间需要寻求平衡;中国在发展内需市场、减低对外依存度的同时,也不会丢掉外部市场。不过,政府帮助出口企业减轻转型痛苦,应主要体现为转换职能与加强服务,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试图逆市场化进程而实现汇率政策大转向,以人民币贬值提振出口,则不仅是缘木求鱼,而且具有极大的副作用。
当前出口滑坡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国际市场需求急剧下降。人民币贬值不可能改变这种外部局面,自然也难对出口增长起决定性作用。更何况,中国出口成本提升有多重原因,不仅与人民币升值相关,也包括劳动力成本增加和出口退税率降低等因素,故贬值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成本问题,反有悖于汇率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初衷。进一步以国际视角观察,通过人民币主动贬值补贴出口,其实质就是直接补贴外国消费者,其结果又极易引发贸易伙伴强烈不满,诱使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抬头。人为贬值实在是导向“多输”的不智之举。
人民币走向真正的浮动汇率制,并最终成为可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正是汇率改革的长远目标。依托中国经济的增长动能继续推进改革,人民币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本来有机会成为主流货币之一。因此,在当前关注汇率短期波动的同时,不忘改革使命,选择符合市场要求的人民币汇率政策,信守汇改的“可控性、渐进性及主动性”原则,方可惠及当下,泽被深远。
?